近年來由于受到疫情及國際外部環境影響,線上消費占比逐年攀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42.3萬億元,同比增長19.6%。而其中網上零售額達13.1萬億元,同比增長14.1%;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0.8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24.5%。
這也意味著疫情以來的這幾年,國民消費習慣已經在逐漸向線上遷移,而對于運營商來說存量市場流量紅利已然見頂,存量消費提升緩慢,業務產品供給過剩已經成為了主要問題。那么運營商該如何以此為突破口,借鑒互聯網電商化運營模式推動存量用戶消費習慣的變革,最終實現用戶活躍、消費活躍、業務增長呢?
在早期商戶營銷宣傳大多憑借電視廣告+線下渠道鋪設的模式,強勢占領消費者的消費心智。而在數字化時代,電商為商戶品牌方提供了直面消費者的機會。運營商電商平臺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收集消費者的每次點擊、瀏覽、下單等,轉化為數字信息,通過客戶畫像識別目標人群、精準定位用戶、持續推送產品信息,最終達成交易。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從平臺之間開始業務滲透,形成直播電商、私域電商、社交電商、貨架電商、泛渠道電商的模式融合。
當前,各大電商在細分領域上不斷地拓展以尋找新的增長點,通過不同的場景塑造,不管是扶持自營品牌,還是聯合品牌去攻占聯合市場,拓展合作渠道去挖掘和活躍客戶,都是在保障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的同時也保證了高質量的需求匹配。為此筆者對比總結了6個新層面的突破口,為運營商電商化運營尋找新的營銷方向。
新市場層面:對比于高線市場(一二線城市),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不斷地提高,下沉市場消費者們更關注商品的品質、價格、體驗等。而運營商對于下沉市場有著較強的競爭優勢,運營商可通過集-省-市-區/縣的網格化運營,合理利用自有渠道,聯合供應商、物流等實現下沉市場的“快消費市場+快消費觸達”策略,更好地滿足新市場消費者對“體驗-性價比”的追求。
新產品層面:圍繞產品建設持續完善“人貨場”框架,通過不同產品及特定的場景實現消費者“多快好省”的需求,并打造屬于運營商自有的品牌產品從而形成自身模式的比較優勢。同時將商品按標準化程度和銷售方式進行分類,將產品、渠道、內容三個場景連接打通品牌供需兩端,通過差異化展示方式適配,實現滿足消費者不同產品需求推廣。
新渠道層面:借助運營商的渠道覆蓋特征,賦能品牌主、供給方、產品營銷的渠道部署需求,構建1+1渠道、1+1+1渠道、1+1+N渠道。依靠運營商平臺實現來高效對接多方渠道聯動、實現各類營銷投放的需求。保障運營商平臺和品牌主/供給商從上下兩端的需求服務,并聯合合作方打造其成為運營商的泛渠道服務商,營銷推廣方。
新內容層面:以社交互動、消費者自生內容等手段來輔助商品或服務的銷售行為,通過內容為王的講故事方式,自建或者社交媒介傳播途徑,將內容應用于交易過程的購物模式中。同時借助社交直播,把“貨找人”模式進行放大,憑借運營商的大數據和算法實現內容精準觸達,進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沉淀私域。
新營銷層面:當下直播帶貨、社區營銷、私域流量帶貨不斷在打破紀錄,從papi醬、羅永浩、李佳琦、到鴻星爾克、新東方的帶貨更是將營銷從傳統打價格戰、口碑戰轉變成了打深度內涵戰。因此運營商更需直播帶貨營銷方式,因為其具有雙向實時互動的特點,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商品細節、更生動的商品展示方式,以及實時溝通的新型營銷形態,能夠讓消費者能夠大幅提升觀眾雙向信任度,從而促使商品的購買。
新服務層面:對于消費者來說服務一直是一個重要環節,其中對于服務的滿意度尤為重要。而服務的滿意度又從體驗好、感知好、服務好等多個方面實現,運營商應通過合理利用自有的客服服務數據、業務處理數據等構建完善的客戶服務畫像,打造業務差異化服務可以有效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保障不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同時還可以通過與供應商的聯合與資源互換等實現“低成本”變為“低價格”回饋給消費者。
通過6個新層面的突破口分析來看,在數字化時代,電商化運營一直圍繞“以人為王、以數據輔”的主要理念。在筆者看來運營商若要重構電商運營新陣地,也須將產品設計、渠道選擇、營銷策劃、差異化服務等都以消費者為中心展開,從消費者需求出發鏈接到各場景。而這第一步就是構建消費者的大數據畫像,包括消費者喜歡什么產品、消費喜歡在什么渠道購買產品、消費更加容易被什么賣點打動、怎么抓住消費者的全生命周期價值等,這些都能夠幫助運營商建立更加有效地提升運營效率。
為此浩鯨科技利用大數據能力構建圍繞智能化能力的“9i電商化運營體系”,以1個“智能平臺”,技術開發能力支撐為基座,以“智能推廣、智能營銷、智能標簽、智能場景、智能商戶、智能渠道、智能設計、智能服務”為主要支撐手段,助力運營商電商化運營能力提升,最終實現運營商電商化運營轉型。
1i 智能推廣:實現智能數據算法決策推廣
通過以用戶大數據為基礎識別消費者的身份信息、購買記錄、瀏覽習慣、消費時間、社交信息、地理位置等作為依據,結合算法模型為消費者提供“千人千面”的個性化商品推薦。通過算法決策實現對消費者進行商品及內容分發,利用大數據生成消費者畫像,并根據消費者畫像向其自推送合適的商品和內容,從而實現千人千面精準推薦。
2i 智能營銷:實現以互聯網思維支撐營銷活動
通過用戶全生命周期AARRR模型以全鏈路管理用戶為營銷方向,整合運營商內外部資源,不斷展聯合供應商開展直播電商智能營銷模式,支撐秒殺、抽獎、拍賣等對時效要求高的營銷玩法,最終實現營銷活動的模板化、SAAS化、營銷配置可視化、營銷管理精細化能力,助力平臺品牌力、客戶吸引力、商品競爭力的整體提升。
3i 智能標簽:實現標簽可視化管理自助分析
通過將用戶數據標簽梳理成基礎、分層、組合、偏好四類標簽以便配置和管理能力。并通過敏捷構建標簽體系,將運營商與合作方數據平臺打通,實現基于消費者數據構建消費者運營標簽體系,實現用戶精準標簽畫像。
4i 智能場景:實現場景化實時營銷支撐
通過搭建專題場景館以平臺的歷史銷量數據、用戶的消費數據及合作平臺數據為源,利用可視化的實時模型開發組件進行業務化的實時標簽配置服務。以文案+場景畫像+分類產品推薦的方式進行展現,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購物的平臺,減少了多次搜索篩選的步驟,為消費行為加速,提升消費者訂購轉化率。
5i 智能商戶:實現數據接口快速聯調
通過快速打通商戶與運營商平臺端的各項接口聯調,實現商戶門店管理、經銷商管理的及數據統籌管理模式,助力商戶的運營賦能。同時從營銷角度,實現不同商戶之間的營銷需靈活聯動。比如通過聯合的品牌直播、秒殺大促等營銷活動吸引本地化線上流量至商戶,實現商戶獲客轉化。
6i 智能渠道:實現渠道偏好精準推薦
通過識別不同渠道的受眾消費者群體,對渠道進行打標分類。區分內外部渠道并且進行渠道業務內容權重結構調整。利用消費者渠道大數據偏好,進行最優渠道push通知,進而提高渠道業務內容的辦理轉化率,后續通過數據沉淀研究偏好消費者的行為路徑,進行產品的路徑優化迭代,從而降低渠道業務辦理的跳出率。
7i 智能設計:實現平臺運營統一設計協作
通過構建統一協作的智能設計能力,面向產品、UI設計人員等提供素材管理、在線設計、快速開發三大能力。解決運營過程中所碰到的各類設計需求,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體驗服務面向開發人員提供便捷的UI開發提效能力,幫助運營團隊更好的協作、更便捷的開發體驗一致的數智化能力。
8i 智能服務:實現客戶滿意度提升
通過客戶服務系統打通與品牌供應商數據平臺對接多維度系統功能,基于算法和產品知識庫形成綜合解決方案,為客戶服務提供支撐。包括智能化服務虛擬仿真、網格化協同人機協作、個性化定制供需匹配、服務化延伸流程優化。從用戶行為出發整合交互渠道,構建一套客戶滿意度數據業務視圖,構建CHBN融合的面向運營商業務、套餐、家寬、政企、權益以及產品供應商、商品的客戶滿意度提升體系。
9i 智能平臺:實現5層云化技術架構
通過基礎設施(IaaS)云化、平臺層(PaaS)云化、業務能力中心(SaaS)云化、能力開放(Dcoos)云化、門戶云化的五層云化技術架構,更好地從技術層面聚合運營商業務場景,打通流程和數據壁壘,實現上云化的銷售模式變革,更高效的協同。支撐運營商的電商運營模式業務,全新促銷模型,提供支持各種靈活、多樣的促銷類型。
浩鯨科技基于集約化線上銷售和營銷能力不足的現狀,在2020年提出搭建全國運營商集中數字化銷售平臺,全國一點的高效銷售中心,面向客戶提供熟悉的線上購物體驗,滿足發展迅速線上銷售需要。憑借在運營商支撐領域多年運營支撐的經驗和電商化銷售營銷賦能,完成了集約化新銷售平臺構建,實現面向集團、省公司、專業公司、一線市場人員集中銷售和營銷賦能,推進全線商品SKU線上營銷,支持運營活動快速迭代,實現研發敏捷支撐。
同時新銷售平臺采用 “平臺+應用”的分布式云化技術架構。新銷售平臺規劃18個中心,已實現商品、會員、訂單、促銷、評價、基礎管理、庫存、店鋪、策略、支付、賬務、查詢、批價、采預14個中心,并和B站、抖音等互聯網媒體緊密結合,引入新的營銷形態、開辟新的營銷陣地,快速觸達客戶。
運營商在電商新內容流量生態時代這個風口上一直在持續摸索中,用戶紅利時代已過,進入追求存量用戶活躍增長,高質量服務的時代。傳統貨架式電商的已然無法支撐現有的運作。
筆者認為不管是聯通的沃品牌、移動的和品牌、電信的翼品牌前期投入的成本實在太高,而與品牌供應商合作實現泛渠道聯盟數據整合與運營商產品的全域觸達,將運營商平臺系統化與外部合作商打通,則能夠更高效、更有效地實現“1+1+N”渠道聯動,筆者認為這也是未來各電商平臺為實現全域化而發展建設的方向,它能夠強化消費者在多品牌方、多渠道方留存的數據,并與運營商進行融合,從而進一步的完善運營消費者的用戶畫像,提升營銷策略的精準匹配性。